close

電影《心靈奇旅》中,每一個靈魂必須要找到“火花”才能發現生命的意義,然後前往地球,開始新的人生。

電影中所說的“火花”究竟是什麽?我們要怎樣才能尋找到自己的“火花”呢?

《生命的燃點》這本書匯集了30位西方歷史上偉大思想家的頓悟時刻,講述他們的思想、作品和生活,以及他們是如何點燃自己生命的“火花”,在人類思想史上留下璀璨的瞬間。

對普通人來說,我們離“頓悟時刻”,往往只差了一個燃點。通過這本書,看看這些偉大思想家的人生經歷,或許能給你一些靈感與啟發,讓心靈被迸起的火星點燃。

改寫生命的

往往是那些微小卻不凡的瞬間

文 | 未讀

柏拉圖

三十歲前都在“歧途”

生於公元前427年的柏拉圖,直到三十歲這一相對微妙的年齡前,都還在尋找自己生命的燃點。

在沒有成為哲學家之前,柏拉圖是一個詩人。雖然在文學上,柏拉圖也表現得很有天賦,可他總覺得,寫詩是一種“誤入歧途”和不可原諒的“失足”。

《雅典學院》,走在中間的兩人中,左邊為柏拉圖

年輕的柏拉圖和我們一樣,表面很喪,可內心有一種渴望,期望找到可以持續燃燒一輩子的火花。

讓柏拉圖放棄寫詩、轉向哲學的燃點,有這樣一個名字:蘇格拉底。

 

三十歲的某一天,柏拉圖第一次遇到了蘇格拉底,那時這位哲學家已經在雅典聲名赫赫。

七年後,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第二次會面,這一瞬間,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蘇格拉底被一群無所事事的年輕人簇擁著,對自己的哲學思想侃侃而談,這時,柏拉圖闖了進來。這就像一見鐘情,柏拉圖看著那位人群中的哲學家,聽著這個智者所講的一切,確信從這一刻起,應該為自己的一生施加一種完全不同於之前的重量。

每天一顆保養犀利士5mg每日錠|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的一個大家庭,不少貴族都是他的親戚。可當這些掌權者用強權逼迫蘇格拉底走向死亡時,柏拉圖不願意再與他們同流合汙了。

法國畫家雅克·達維特創作的《蘇格拉底之死》

目睹了“蘇格拉底之死”後,柏拉圖在雅典城郊開辦了一所私人學園,他期望把哲學的訓練傳授給更多的迷茫的年輕人,期望讓人們擁有辯證思考的能力,去發現更多的真理與知識。

柏拉圖一生都很少笑,對他來說,哲學的思考就已經讓生命充滿了熱情。而這一切,都源自他與蘇格拉底的相遇。

達爾文

對什麽工作都不感興趣

小時候的達爾文在父親眼中,一直是一個沒有過人天賦的小孩,父親覺得他即使在清醒的時候,看起來也像在夢遊。

只有博物學上的發現能讓小小的達爾文興奮,他以驚人的熱情搜集了許多標本。

 

到了十八歲,不喜歡讀書的達爾文,先是遵循父親的意願讀了醫學,可一堂堂課讓他困倦不已,於是他又自己提出去試試學習神學。

畢業後年輕的達爾文仍舊很迷茫,他沒有任何工作的欲望,最大的夢想就是啃老——靠父親留下的財產生活。

轉機發生在1831年春天,達爾文收到友人的 水果香液態威泰國果凍| 一封信,建議他跟隨大名鼎鼎的“比格犬號”的航船出行,去做一些考察研究。

三個月後,船抵達巴西,達爾文被這裏充滿了各種異域風情的自然景色吸引,他感到“無限驚奇”;

再九個月後,船抵達美洲的最南角,即火地島。根據達爾文的筆記,這蠻荒的景色讓他想起“死亡和崩潰”,但原住民讓他深深著迷,他們憑借“原始的頑強”在最貧瘠的地區活了下來;

又過了四個多月,船停泊在巴塔哥尼亞,達爾文在這裏發現了許多神奇的化石,比如大懶獸、一種已經滅絕的巨型樹懶和各種貝殼。

……

一路航行的見聞,讓達爾文深深驚訝,也不禁思考:是否有一種神秘法則,讓自然在千萬年中不斷發展演化?

1836年10月,“比格犬號”結束它的偉大航程時,達爾文已經二十八歲了。

1839年,結束環球旅行三年後,達爾文出版了《達爾文環球旅行記》,這本書為三十而立的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但更重要的是,那場環球旅行讓他極其直觀地看到了地球生命形式的多樣性,他甚至說,自己的世界觀是這次環遊世界的結果。而這一切都為他今後創作那部影響世界的著作《物種起源》奠定了基礎。

《物種起源》手稿

契訶夫

寫作只是為了掙稿費

契科夫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他的父親不太會賺錢,卻脾氣暴躁、經常毆打妻兒。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契訶夫卻養成了一種陽光的心態,他總能在貧窮與苦悶中找到樂子。

高中畢業後,契訶夫開始學習醫學。同時,他憑借著自己的幽默才能,以驚人的速度寫了很多短篇小說。雖然每篇稿件的稿酬很少,但他寫得足夠多。

大學時期的契訶夫

不管是學醫還是寫作,對契訶夫來說,都必須賺錢,因為 茶室炮王專供必利吉正品| 他必須養活一大家子人,而家人也習慣了坐享其成。

他就這樣被原生家庭裹挾著,一直輕浮、漫不經心地當一個二流寫作者。

然而契訶夫的一切想法,都被一封信改變了。

1886年3月,他收到了當時的著名作家迪米特裏·格裏格洛維奇的來信。

迪米特裏·格裏格洛維奇

一直以來,契訶夫總是輕描淡寫地說自己充其量是一個有些小聰明的幽默作家,格裏格洛維奇則有不同的看法。在信中,這位前輩這樣寫道:

“您擁有真正的才華,這可以使您超越新一代作家的圈子……但是請停止寫這些小聰明的習作吧。我不清楚你的財務狀況,如果不是那麽樂觀,那麽請您就像我們當時那樣,寧願挨餓,也要將您的想法為成熟完美的作品保留起來,不要一蹴而就,要在靈感迸發的幸運時刻進行創作。這樣的作品的價值將比在報紙上四處散布的一百個美麗的故事高一百倍……”

接到這封信的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得到了認可,這給了他勇氣去考慮以前不敢想的事:成為一名作家,不再生產消耗品和廉價娛樂,而是去寫寫真理、生命和人性。

過去長久以來,契訶夫從沒在一個故事上埋頭寫作超過二十四小時,僅僅是機械地、半自覺地寫,不考慮自己的內心,也不考慮讀者。

但這一刻,契訶夫意識到,這些都該畫上句號了。

對柏拉圖來說,“火花”是與蘇格拉底的相遇 掌控時間暢想愛慾雙效必利勁 ;對契珂夫來說,是一封文學界前輩的信;對達爾文來說,是一次大開眼界的世界旅行。

改寫生命的,往往是那些微小卻不凡的瞬間,也許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遇到這樣的轉折點,這是你生命收縮的自然節點,而當你奮力擠過這段令人窒息的困境,你就會認清自己,站得更穩。

你生命的“火花時刻”是什麽呢?如果你還在尋找,不妨看看《生命的燃點》這本書,希望你也能抓住某一個“靈光一閃”的瞬間,點燃你生命中的“火花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wanqud 的頭像
    dawanqud

    dawanqud的部落格

    dawanq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